普罗米修斯 Prometheus(2012)
2012-09-08
起初,是雷德利创造异形,异形是黏糊混沌。续集易前传难,不止于《异形前传》如此简单,有《太空漫游》的庞杂野心。用普罗米修斯造人的神话典故,隐喻出人类兼异形的起源。物极必反,反方向让观众思考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链和他们之间的存在意义。雷德利想说太多的毛病依然存在,但不失为一部“神”作。
晚秋
2012-08-09
《晚秋》在韩、日影史上共拍过五次,最早的版本由李晚熙于1966年拍摄。金泰勇这个版本节奏看似缓慢,实则是编剧把一些明线暗化,通过安娜与勋的心理变化,折射出两人几乎平行与延续的镜面关系。不是好看,而是耐人寻味,因为它不是说出来的故事,而是藏着的包袱。
片中隐藏着不少伏笔,饭桌上的吵架是全片的高潮,“你为什么用他的叉子”中的“叉子”其实是双关语,指代安娜自己。安娜的丈夫是被王晶所杀(假释后第一次见到王晶,后者说:那天,我本来想回去的。)而安娜是被栽赃,这与后来的勋、玉和老公的关系互成镜像。
片中有两场戏设计的匠心十足,完美契合角色心理:游乐场的戏中戏,安娜与勋原本是“游乐场舞台”的主角,后来却成了坐在“碰碰车座椅”里的观众,他们为“默片式”的情侣配音,这种台词代入设计既让观众视角与角色视角重合,又以旁观者身份对“当局者迷”做出了解答。安娜看似自说自话,实际上是她多年来的心声。她有太多想法不敢质问王晶,而勋如他的牛郎身份一般,以一个合格的玩伴态度来扮演“王晶”做出回应。正因如此,洞悉心事的勋在后来的餐会上与王晶互生争执。
“好”与“坏”的段落,则是勋打破安娜心理的第四堵墙。她用读不懂的表情向他倾吐听不懂的言语,明知那不是简单的“好”与“坏”能够评论的。可她的忧伤或幸福,不用说也明白,因为两人的心正以同样的频率悸动着。这段情节过后的勋成为另一种“安娜”的延续,因为他后来与玉的关系等同于先前安娜与丈夫的关系,只是命运截然不同。
两人重新坐上长途车时,看似是个完美的收局,岂料后来还有一个拖沓的20分钟。这段情节实际上是勋对应于安娜另一种命运的写照。勋在玉的老公栽赃后所进行反击,同样回到了先前那个“叉子”的问题上。这次他被“抢叉子”的人做掉了,所以最后的警车不是抓勋,而是为他收尸。因为他早就有了预见性,所以才和安娜有了那场那意味深长的法兰西长吻。“出狱以后来这里见面”是对安娜的安慰,也是一种漫长的告别。安娜买咖啡回来,通过警车的无线电获悉了死讯,所以才突然惊慌失措。警车在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,每一次都犹如死神一般,第一次带走了安娜的老公、第二次是玉、最后是勋。
末了,安娜的等待和自说自话实际上是一种希望,也是对应了“我不会等你的”和“出狱后来这里见面”的坚持。——勋在幽灵超市和安娜短暂离别去见玉,希望安娜等他,她说“我不会等你的”,他说“我知道你不会等”,而后他耽误了时间,她也没有久等下去。最后的咖啡等待,安娜明知道自己等不到,所以才道出了一句“你好,好久不见。”
片中隐藏着不少伏笔,饭桌上的吵架是全片的高潮,“你为什么用他的叉子”中的“叉子”其实是双关语,指代安娜自己。安娜的丈夫是被王晶所杀(假释后第一次见到王晶,后者说:那天,我本来想回去的。)而安娜是被栽赃,这与后来的勋、玉和老公的关系互成镜像。
片中有两场戏设计的匠心十足,完美契合角色心理:游乐场的戏中戏,安娜与勋原本是“游乐场舞台”的主角,后来却成了坐在“碰碰车座椅”里的观众,他们为“默片式”的情侣配音,这种台词代入设计既让观众视角与角色视角重合,又以旁观者身份对“当局者迷”做出了解答。安娜看似自说自话,实际上是她多年来的心声。她有太多想法不敢质问王晶,而勋如他的牛郎身份一般,以一个合格的玩伴态度来扮演“王晶”做出回应。正因如此,洞悉心事的勋在后来的餐会上与王晶互生争执。
“好”与“坏”的段落,则是勋打破安娜心理的第四堵墙。她用读不懂的表情向他倾吐听不懂的言语,明知那不是简单的“好”与“坏”能够评论的。可她的忧伤或幸福,不用说也明白,因为两人的心正以同样的频率悸动着。这段情节过后的勋成为另一种“安娜”的延续,因为他后来与玉的关系等同于先前安娜与丈夫的关系,只是命运截然不同。
两人重新坐上长途车时,看似是个完美的收局,岂料后来还有一个拖沓的20分钟。这段情节实际上是勋对应于安娜另一种命运的写照。勋在玉的老公栽赃后所进行反击,同样回到了先前那个“叉子”的问题上。这次他被“抢叉子”的人做掉了,所以最后的警车不是抓勋,而是为他收尸。因为他早就有了预见性,所以才和安娜有了那场那意味深长的法兰西长吻。“出狱以后来这里见面”是对安娜的安慰,也是一种漫长的告别。安娜买咖啡回来,通过警车的无线电获悉了死讯,所以才突然惊慌失措。警车在片中一共出现过三次,每一次都犹如死神一般,第一次带走了安娜的老公、第二次是玉、最后是勋。
末了,安娜的等待和自说自话实际上是一种希望,也是对应了“我不会等你的”和“出狱后来这里见面”的坚持。——勋在幽灵超市和安娜短暂离别去见玉,希望安娜等他,她说“我不会等你的”,他说“我知道你不会等”,而后他耽误了时间,她也没有久等下去。最后的咖啡等待,安娜明知道自己等不到,所以才道出了一句“你好,好久不见。”
听风者The Silent War (2012)
2012-08-09
眼不见为净,后半程的“风”好过前半程的“听”,声音的放大与Casta Diva为衬的平行蒙太奇有点儿哗众取宠,一边“唱红”一边“打黑”,果真应了那句“我是重庆”!梁朝伟很久没演这类非严肃角色了,不过他演的不是密码破译员,他演的是墨镜王。
画皮2
2012-08-06
《画皮2》与《画皮》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部侧重武侠片,续集则是不折不扣的魔幻片。影片主题为“人妖”,即妖想成人,人想变妖,由人与妖两个女性角色的对立与镜面关系来引发矛盾冲突,推动故事发展。据说第一部在台湾上映时,票房、口碑并不好,于是这次《画皮2》在台上映时,片名直接变成了副标题《转生术》,其实这个名字才更贴主题,或者“换皮”、“换心”会更合适。
《画皮2》基本就是套用了第一部的大框架,只不过是新瓶装老酒,用魔幻片的美学风格彻底包装了一把。乌尔善导演之前拍摄的那部“地沟油”电影《刀见笑》,“丑的艺术”贯穿全片,到了《画皮2》中则变身“美的艺术”,在美学方面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,一些表现手法与场面调度能够看出导演的用心和信心。视效方面与近期上映的《百万巨鳄》均能看到华语片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进步。总体上,《画皮2》要比第一部更精彩,也更完整。
反之,影片虽做出了魔幻史诗片的气势,但喜欢西片的影迷都能看出不少偷师的影子(比如风格化的山寨指环王、你就像那一把火的“伏地魔”费翔、天狼国的雪山好似派拉蒙标志等)。最致命的是特效过于泛滥,还有为3D而刻意为之的3D效果层出不穷(仍然给与观众一种“绑在椅子上让3D干”的感觉),这是3D娱乐片的通病,毕竟像《雨果》那样用3D架起空间感的电影少之寥寥。
狐妖与靖公主的关系是全片最大看点,“水中换皮”的段落亦最吸人眼球,由于角色的性格设置与因果关系,十分考验周迅、赵薇两位演员的互动性与贴切度,她们的化学反应无疑要比第一部更为微妙。正因如此,男主角霍心取代了本该为故事穿针引线的“第三者”狐妖,而成了为角色穿针引线的“第三者”;捉妖师与灵雀的关系原本可以设置成一条不错的副线,但是灵雀这个角色却始终经不起推敲,一直在破坏整体,再加上杨幂造作的演出,实在难以引起共鸣。并且它在片尾也没能起到很好的点睛作用,作为妖它完全有能力直接救走主人,可惜编剧为了让故事更精彩便加以复杂化,失去了故事的真实性。捉妖师的角色没有丢分,冯绍峰神经兮兮的表演也能加分不少。
故事的结尾十分牵强,充分揭示了“人妖”这一主题,为不涉及剧透暂时点到为止。总而言之,影片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,并且它丧失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神话色彩,取而代之的是过分包装的西方魔幻主义,中西混搭的手法顾此失彼,就像影片所着力表现的“人妖”一样人不人、妖不妖,结果就是不伦不类。
(刊于2012.7.3出版的《新京报》)
《画皮2》基本就是套用了第一部的大框架,只不过是新瓶装老酒,用魔幻片的美学风格彻底包装了一把。乌尔善导演之前拍摄的那部“地沟油”电影《刀见笑》,“丑的艺术”贯穿全片,到了《画皮2》中则变身“美的艺术”,在美学方面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,一些表现手法与场面调度能够看出导演的用心和信心。视效方面与近期上映的《百万巨鳄》均能看到华语片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进步。总体上,《画皮2》要比第一部更精彩,也更完整。
反之,影片虽做出了魔幻史诗片的气势,但喜欢西片的影迷都能看出不少偷师的影子(比如风格化的山寨指环王、你就像那一把火的“伏地魔”费翔、天狼国的雪山好似派拉蒙标志等)。最致命的是特效过于泛滥,还有为3D而刻意为之的3D效果层出不穷(仍然给与观众一种“绑在椅子上让3D干”的感觉),这是3D娱乐片的通病,毕竟像《雨果》那样用3D架起空间感的电影少之寥寥。
狐妖与靖公主的关系是全片最大看点,“水中换皮”的段落亦最吸人眼球,由于角色的性格设置与因果关系,十分考验周迅、赵薇两位演员的互动性与贴切度,她们的化学反应无疑要比第一部更为微妙。正因如此,男主角霍心取代了本该为故事穿针引线的“第三者”狐妖,而成了为角色穿针引线的“第三者”;捉妖师与灵雀的关系原本可以设置成一条不错的副线,但是灵雀这个角色却始终经不起推敲,一直在破坏整体,再加上杨幂造作的演出,实在难以引起共鸣。并且它在片尾也没能起到很好的点睛作用,作为妖它完全有能力直接救走主人,可惜编剧为了让故事更精彩便加以复杂化,失去了故事的真实性。捉妖师的角色没有丢分,冯绍峰神经兮兮的表演也能加分不少。
故事的结尾十分牵强,充分揭示了“人妖”这一主题,为不涉及剧透暂时点到为止。总而言之,影片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,并且它丧失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神话色彩,取而代之的是过分包装的西方魔幻主义,中西混搭的手法顾此失彼,就像影片所着力表现的“人妖”一样人不人、妖不妖,结果就是不伦不类。
(刊于2012.7.3出版的《新京报》)